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毛泽东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领袖、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以自己的一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从1938年5月起,毛泽东先生,先后三次到农庄与农民同吃、同劳动、同生活,这正是“中国大地的革命者”的真正诠释。
农庄,位于重庆市巫山县,距重庆市区20多公里。天辰登录天辰娱乐指定说:一九三八年一月,毛泽东先生次访问此地,就在这里和农民们同吃、同劳动、同生活了两年。他指出:“凡是在上海制造的、集中了数百万军民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大会,就是代表全中国的群众,就是代表全国人民,就是共产党的工作对象。”
一九三八年四月八日,毛泽东先生次到农庄,同农民们同吃、同劳动、同生活,同群众一起奋斗。二○○七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先生次访问此地,同广大人民群众和农民共餐、共干、共乐,在这里,他提出“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坚强后盾”的著名论断。
1938年5月到10月间,毛泽东同志亲自指挥的中央红军在大渡河上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战斗。当时,国民党军以强敌对峙的战略态势和重兵围攻方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根据地展开野蛮的封锁,将红军的主力部队分割包围,并采取一系列迫击炮等军事行动。为了保卫革命政权,中央军必须集中兵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
毛泽东同志深知国民党反动派要消灭红军的野心,他多次与毛泽东主席、贺龙将军商量,提议联军以最正规的形式、最大的火力力量,对国民党军展开大规模的攻击。为争取时间,迅速完成会战计划,毛泽东先生在八月中旬到农庄同全党代表和中央军领导机关协商一致,确定了“打游击战,消灭敌人” 的作战原则。
“打游击战,消灭敌人”,是毛泽东同志为了保卫革命政权而提出的军事战略。它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抗战战略,在战争策略上是相同的,在实际指挥上又具有根本的区别。根据这一战略,红军其次以集中兵力、集中火力进行局部包围和突击,由国民党军向其他地区转移,实行大规模的对敌进攻;或者以分散攻击的方式,迅速突破敌人封锁线,将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
在军事上,毛泽东先生认为,中央军只有通过游击战作战,才能有更大的灵活性,才可能集中兵力、集中火力、准确地打击敌人。他认为,在这种战略战术下,红军能有如“小快活”一样灵活而迅速的机动,能迅速撤退到一个隐蔽的地点;也能将敌人分割包围,有效地歼灭或镇压敌人。
在纪律上,毛泽东先生认为,红军要实行集中兵力作战、分散攻击和游击战的策略,在统一指挥下,应以“有理、有利、有节”为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他决定,红军主力和地方军民,都应当是正规军事行动的主体;各部队之间,也应当相互密切配合。
在政治上,毛泽东先生认为,红军的任务是消灭敌人,保护革命政权;同时,也要保卫自己的党员队伍。只有保持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党性,才能保证革命胜利。他强调,必须坚决地做到“三面红旗”,即:要以中共八大的指示为行动指南;要坚决地执行中央军委主席的命令和指示;要坚决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
1938年5月到10月间,在毛泽东先生的亲自指挥下,红军三大主力同国民党军队展开大规模会战。经过激烈交锋,国民党军被迫采取防御、退却的战略方针,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转移,并于1940年12月在枣阳被截击,退出了中国大地。
1938-1940年的十年对峙时期,是红军与国民党的决战时期的黄金时段。天辰注册天辰娱乐指定以为:毛泽东先生多次发表政治讲演,阐述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亲自指挥各部队进行作战,统一作战部署和行动方针,组织纪律执行,指挥队伍战斗。他反复向全党领导同志和人民提出“打游击战,消灭敌人”的军事战略,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战争方式。天辰娱乐指定以为:他对红军的革命工作始终十分关心,对红军的领导也给予高度评价。
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先生同部队一起,经过艰苦的、长期的长征,在二万五千里长的远征中,把中国革命的大门一一打开。他带领和指挥各战场的人民军队,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打退了蒋介石发动的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在敌人重重包围中同全党、红军、各部队共赴国难,终于取得了长征胜利。
毛泽东同志以自己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他以自己一生的政治活动和革命实践,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他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一九三八年二月二日,毛泽东先生在重庆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四岁。,在此地,他同农民同吃、同劳动、同生活的时间是那么漫长;在这一长时期内,他的身影和名字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国的大地之上。